数据资产会计处理怎么做?看这篇就会了!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正在加速中。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在A股上市的5000多家企业中,数据资源入表数量从一季度的17家增加至41家,入表总额由0.79亿元增加至13.64亿元。
数据资产会计师(DACPA)
三大运营商集体披露数据资产情况、海通证券成为首家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金融公司,实现了金融业数据资产入表企业由0到1的突破、浦发银行即将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或将成为首家实现数据资产入表的银行,这些都成为本年度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亮点。
非上市公司在数据资源入表方面从一季度的踊跃参与发展到当前的多点开花,除了互联网、人工智能这样和数据密集绑定的行业持续有企业加入数据资产入表的行列,能源、交通、制造、建工等传统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
数据资产入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收益路径,也在变多,尤其在信贷融资领域,已经有发展出了成熟的路径。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出了“数易贷”和“数资通”等创新金融产品,以支持企业利用数据资产进行融资,银行可以借助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的DCB(Data-Capital Bridge)框架进行授信决策,并据此发放贷款,从而实现数据资产从“确权-评估-质押-融资”的全流程贯通,为那些数据资产丰富而实体资产较少的创新型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路径,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难、贷款难、股权融资难的问题。
数据资产会计师(DACPA) 考试网
展开全文
截至今年7月,上海数据交易所已经与建行上海市分行、农行上海市分行、工行上海市分行、交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落地11笔“数易贷”案例,累计授信金额超过1亿元。
但在行业火热的背后,要充分激活数据价值,依然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当前的针对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操作并不成熟,在会计确认与分类、成本归集、收入成本匹配、摊销方法与年限确定等方面存在争议与分歧,在融价值实现层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确权、价值评估、市场机制与流动性等方面,在法律层面涉及隐私及安全风险等方面。
所以我们能看见,在这些问题之下,当下虽然有许多企业愿意参与数据资产入表,但仍处于小步慢走的状态,入表的数据资产规模并不大,价值量不高,入表以后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实际收益。
破解数据资产入表难题,人才是关键。
为了培养专业的数字经济人才,今年4月2日人社部发布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明确要求围绕数字领域的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健全数字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规范范数字技能人才评价。
目前,针对数据资产会计师的《数据资产会计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已经开始起草,《数据资产会计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将涵盖数据资产确权、认定、价值评估、数据资产入表的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市场上热门的公共数据、数据资产涉税处理也会有专章论述,将为培养专业化的数据资产会计师人才提供路线图和方法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