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创精密接待108家机构调研,包括中信证券、光证资管、西部证券等

2025年5月20日,富创精密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5月16日接待中信证券、光证资管、西部证券、朱雀基金、兴业证券等108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富创精密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董事长郑广文,总经理张璇,董事会秘书梁倩倩。调研接待地点为进门财经线上会议。

据了解,在本次交流会上,总经理张璇介绍了富创精密的业绩及近况。公司秉持平台化、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平台化发展、国际化布局、技术攻关突破、产能与人才储备等方面均有布局。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各业务也取得一定成果。此外,还介绍了南通、北京、新加坡等地工厂的投产及认证情况。

据了解,在投资者Q&A环节,针对诸多问题进行解答。如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公司海外市场渗透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承压因战略投入集中兑现,未来产能释放盈利有望提升;北京亦盛项目在其盈利5000万后将启动审计评估;公司在金属零部件上具备客户合作、工艺技术、产业链协同方面优势;还介绍了新品类拓展方向、产能布局、先进制程业务进展等情况。

据了解,董事长郑广文在结语中表示,公司从营收2亿时锚定“10亿规模”,到如今营收突破30亿,将朝着百亿级平台化、国际化企业迈进。基于自身多维度优势,有信心在半导体国产替代2.0阶段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

调研详情如下:

一、总经理张璇女士介绍公司业绩及近况

各位投资人大家好,欢迎参加公司本次交流会,感谢大家

对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公司基于半导体行业特性及发展趋势,秉持平台化、国际

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大客户战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

产能储备,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半导体零部件平台型企业,

以应对行业增长机遇与客户高端需求,公司截止目前的主要布

局如下:

1、平台化发展

公司以零部件业务起家,产品覆盖光刻、刻蚀、沉积等前

道核心制程设备,可提供精密机械制造、表面处理特种工艺、

焊接、组装以及检测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4 亿元,同比增长 47.14%;扣非归母净利润 1.72 亿元,同

比增长 98.98%,业务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其中,机械及机电

展开全文

零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0.84 亿元,近 5 年复合增长率

38.15%;公司于2018年起布局的气体传输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

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79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71.71%,

第二增长曲线高速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外延投资加速平台化能

力整合。

2、国际化布局

公司于美国、日本设立子公司,强化海外客户响应能力,

打通国际与国内技术融合渠道。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与制造基地,

目前已完成客户验证,与海外客户合作进一步加深。2024年公

司大陆以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 8.97亿元,同比增长 48.98%。新

加坡产能布局有效规避关税壁垒,成本优势显著,进一步巩固

国际竞争力。

3、技术攻关突破

针对先进制程对零部件洁净度及耐腐蚀性的严苛要求,公

司突破海外技术垄断,实现喷涂技术与纳米薄膜技术自主化,

产品孔隙率与耐等离子体腐蚀性达国际先进水平。随着芯片制

造及国产装备向更先进制程演进,公司表面处理技术优势会进

一步凸显。2024年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 548人,占总人数比例

16.81%,本科以上占比81.02%,为技术迭代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4、产能与人才储备

截至2024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达 40.25亿元,总人数

增至 3,259人,较2022 年增长 77%。截至目前,公司南通、北

京工厂已逐步投产,新加坡厂已完成客户认证陆续投入使用,

随着规模增长及产能释放,公司边际效益将大幅提升。

公司将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投资""协同发展,平台化能力

已得到初步验证。短期虽需消化投入成本,但依托技术壁垒与

全球化布局,公司将在国产替代 2.0阶段占据先发优势。

接下来请各位投资人提问。

二、投资者 Q&A 环节

Q1: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海外客户需

求节奏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未来将如何应对此类挑战?

A:公司始终坚持大客户战略,与全球行业头部客户建立

深度协同关系。回溯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初期,公司境外收

入为 1.88亿元(占总营收 86.01%);至2024年,境外收入规

模已稳步提升至 8.9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 62.83%,营收占比

优化至 30.25%。这一结构性调整印证了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持

续渗透能力,以及与国际客户长期合作关系的强韧性。

另外,国际头部客户选择战略供应商时,高度关注质量体

系、交付能力、成本优势及供应链韧性等核心要素。公司前瞻

性布局新加坡生产基地,深化与海外客户的协同合作,显著增

强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竞争力。目前新加坡产能已通过客户验

证并逐步释放,其区位优势可有效规避关税壁垒,进一步巩固

公司全球交付能力。

Q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承压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未来盈利能力如何改善?

A: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代表,近年来为

应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塑及长期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境内外

产能建设、高端人才储备、战略物资采购及研发投入。短期内

因多项战略投入集中兑现,导致费用端阶段性承压。随着南通、

北京及新加坡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叠加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边

际成本有望降低,盈利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Q3:北京亦盛项目当前进展如何?后续协同规划有哪些?

A:为完善半导体零部件平台化战略布局,公司于 2024 年

7月披露筹划收购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

京亦盛")公告。截至目前,受产能爬坡及客户认证周期等因素

影响,北京亦盛暂未实现稳定盈利。为保护投资人利益,且根

据交易审慎性原则,公司将在北京亦盛盈利 5,000 万后启动审

计评估,后续收购仍需履行相关决策及监管审批程序。具体详

见公司于 2024 年 7 月 15 日在上交所网站上披露的《关于筹划

收购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 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

告》(公告编号:2024-046)。

Q4:公司在金属零部件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巩固

大客户份额?

A:主要分三个方面:

(1)客户合作壁垒:公司已通过国际龙头设备商及国内主

流厂商的严苛认证,深度绑定客户研发与量产环节。(2)工艺

技术优势:公司掌握覆盖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等全链条工艺能

力,产品性能达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标准,同时通过多种

的制造工艺、丰富的产品清单和优异的产品性能有利于客户降

低供应链成本、提升采购效率,使得双方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3)产业链协同:公司通过投资上下游关键环节,实现垂直产

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研发与制造协同,增强全球竞争力,提升定

制化响应方案,加速平台化生态构建。

Q5:公司未来新品类拓展方向有哪些?

A:公司聚焦零部件领域打造平台型企业。其中,机械及机

电零组件方面,公司将重点突破腔体内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提升先进制程配套能力及产品市占率;气体传输系统方面,公

司将深化与 Compart 公司业务、技术协同,整合气柜设计与制

造能力,加速全球市场份额扩张。

Q6:当前公司产能布局与消化规划如何?

A:截至目前,公司在沈阳、南通、北京及新加坡均积极推

进相关产能布局,用贴近式服务践行对客户的承诺。其中,南

通富创作为公司 IPO募投项目,已于 2024年结项并成功投产,

逐步释放产能。北京富创已完成客户认证,陆续投产。新加坡

富创完成海外龙头客户验证,直接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助力公

司国际化布局。

Q7:先进制程业务进展及未来技术规划?

A:富创坚持"傍大款、吃软饭、走绿色道路"发展理念,

"傍大款"指聚焦大客户战略,服务国内外头部企业;"吃软饭"

指在质量、工艺、生产组织方面建设软实力;"走绿色道路"指

生产经营坚持节能环保理念。

2024年,公司深度参与客户新机台研发与制造,在关键产

品及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突破。面向更先进制程,对零部件性能

指标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公司开发的

"N 系列膜层、O系列膜层"已成功突破腔内核心零件洁净度控

制难题,通过头部客户认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研发的"致

密 YO涂层"技术已实现产品孔隙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配先

进制程刻蚀机台内部零件防护需求,并稳定量产;"含氟涂层"

已完成客户认证,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伴随逻辑与存储芯片

制程迭代,公司表面处理技术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份额。

Q8:请介绍下公司 2025 年一季度新签订单情况以及全年订

单趋势预判?

A:公司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当

前在手订单覆盖产能爬坡需求。基于客户新机型量产周期及公

司全球化产能释放节奏,公司对全年订单增长保持乐观预期。

Q9:近期股东减持计划及公司应对措施?

A:公司股东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

(有限合伙)、辽宁中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在所持公司股票限售期满后,仍陪伴公司成长,但因自身资金

需求拟于 2025年6月10日至 2025年9月9日期间,将通过集

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具体详见公司于 2025

年 5月16日在上交所网站上披露的《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同时,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及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公司第一大股东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拟实施增持股

份计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增持总金额不低于

人民币1.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2.4亿元。具体详见公司于2025

年 5月16日在上交所网站上披露的《关于大股东以专项贷款和

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Q10:公司期间费用率处于较高水平,未来管理费用管控有

何规划?

A: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合计占营业收

入比例为 21.01%。阶段性费用上升主要系国际化产能建设及高

端人才储备(尤其引进具备国际背景的核心技术与管理团队)。

随着南通、北京、新加坡等基地产能释放及业务规模的扩张,

规模效应将摊薄单位成本,费用率有望进入下行通道。

Q11:当前产能储备是否面临结构性挑战?如何应对行业需

求波动?

A:从行业趋势上看,根据 SEMI 数据,2024 年全球半导体

制造设备出货金额达到 1,171 亿美元,同比增长10%。受益于先

进逻辑、成熟逻辑、先进封装和高带宽存储器产能扩张方面的

投资持续增加,中国大陆巩固了其作为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

地位,投资同比增长 35%,达到 496亿美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

备在成熟制程领域国产化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先进制程领域的

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作为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领军企业,深度绑定国

内外头部设备商,在成熟制程国产替代基本盘稳固的同时,将

持续加速拓展先进制程的增量市场,并通过沈阳、南通、北京、

新加坡四地产能弹性调配,实现"本土需求快速响应+国际订单

灵活承接"的双重保障。未来在行业增长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Q12:当前产能储备是否面临结构性挑战?如何应对行业需

求波动?

A: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由于半导体零部件领域存在较高的

技术壁垒,""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将持续深化。头部企业将通

过全球化布局、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来强化竞争优势,同时依

托产业链协同效应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公司以"平台化能力+全球化布局"构建竞争壁垒,坚持自

主研发和外延投资的双轮驱动。在市场端,公司同步服务国际

龙头与国内主流设备商,平衡地缘风险;在产品端,公司覆盖

机械及机电零组件和气体传输两大品类;在研发端,公司紧跟

国际先进制程,研发先进技术,突破表面处理核心技术,适配

先进制程需求;在制造端,公司垂直整合精密机械制造、表面

处理特种工艺、焊接、组装以及检测等全链条能力,客户可一

站式采购,降低管理成本;在产能端,公司在境内外设置生产

基地,储备产能;在投资端,公司联合投资人共同收购国际品

牌 Compart公司,加速富创气体传输系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会持续加速构建全球化业务平台,通过上下游产业链

协同等方式加强实力壁垒,将行业头部效应发挥的更加明显。

Q13: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进展如何?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人

均效能提升?

A:智能制造能力是富创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自 2018 年起

布局智能制造,目前已完成 8大核心系统与10个数字化平台部

署。2024年度公司通过构建半导体精密零部件共性技术平台,

系统性提升开发周期、制造能力与产品质量水平。在智能工艺

领域,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升级,气柜、机加智能工艺均迭代至

2.0 版本,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面向未来,公司将深化智能

制造战略、深化 AI驱动的智能化系统,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商提

供兼具更高可靠性及快速响应能力的制造解决方案。

三、董事长郑广文先生结语

公司2018年营收仅2 亿元时,即锚定"10亿规模"目标;

当前公司营收突破30亿元,将朝着"百亿级平台化、国际化企

业"目标迈进。公司基于"客户-技术-产能-人才"等多维度优

势,有信心在半导体国产替代 2.0 阶段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富创精密待与投

资者共同见证这一战略升级进程。衷心感谢各位投资者的长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