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武汉GDP增长5.5%,经济总量五年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

Connor 币安Binance 2025-09-11 3 0

9月10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武汉市“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九派新闻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五年来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中部城市第1,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武汉GDP增长5.5%,经济总量五年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五年来,武汉经济实现了跨越2万亿的转折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跃上一个千亿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中部城市第1,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增速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位。

近年来,武汉抓创新促转型,发展动力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扎实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建成1家国家实验室,重组、新建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8家湖北实验室,建成和在建10个大科学装置,在闪存芯片、脑机接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领域形成一批世界领先创新成果。2024年,武汉荣获国家科技奖励19项、总数居全国城市第2,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2024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实现三年翻番,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万亿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网络安全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武汉数字经济跃升全国十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居中部城市之首。全市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超2500家,经营主体达13.86万家,涌现多个分领域全国上市“第一股”。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近三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同时,武汉注重扩内需稳外贸,发展格局由主要参与内循环向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转变。加快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5家。大型商业网点总数超750个,限上商贸企业达到6709个、实现翻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从“十三五”期间的3.0%提升至“十四五”期间的8.8%。“十四五”期间,推进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280个,预计累计完成投资3.38万亿元。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投入试运行,合肥至武汉段加快建设。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成投用,花湖机场新开12条国际货运航线,17条低空航线投入运营。中欧班列线路拓展至58条,辐射亚欧大陆40国120城,获批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部获批,成为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省会城市。“全产业链”物流企业集群不断壮大,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455家,居全国首位。

展开全文

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制度创新成果获全国认可,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建成运行。与世界五大洲64个国家125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外贸实绩企业超4000家,三大综保区进出口规模超千亿元。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033.5亿元,年均增速为10.7%,被评为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十个城市之一。

不仅如此,武汉城市发展更加聚焦于强功能优品质,发展模式由大规模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5大城市组团—8个特色组团—13个重点镇—30个一般镇”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构建形成。实施基础设施领域项目895个,“十四五”期间预计累计完成投资5510亿元,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项目、汉南通用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投用,黄陂、江夏2个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武汉建设国家级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智算规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全国首个基于5G-A技术和50G-PON的“双万兆示范社区”在常青花园社区落地,获批全国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通过验收,武汉市获评全国IPv6优秀试点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长江、汉江武汉段排污口治理全部完成,东湖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武汉城区江段江豚现身40余次、近300头次。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武汉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在污染防治方面,武汉全国首创长江跨区断面水质生态补偿考核评价机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大气污染溯源监测分析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66个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劣V类湖泊连续四年保持清零。

据了解,武汉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武昌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华中首个碳普惠运营平台推动建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5%。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十三五”末下降6.9%,“中碳登”碳市场成交量居全国首位。

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陈雅岚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评论